OpiniontoEn

谈谈我对英语学习的看法

阿拉伯文、中文、英文、法文、俄文和西班牙文是联合国的六种正式语言。然而,对大多数接受教育的学生而言,正式一词离他们很远,英语考试分数离他们则很近。正式,看似疏远却又贴近的词,在这片儿只适用于英语。英语是一种工具,但不是交流的桥梁,而是考试专用道具。毕竟在生活中用不着英语,那么也没道理去学。社会整体对英语的使用需求低,大多数职业和日常交流中不需要频繁使用英语,这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。这就像用十字螺丝刀拧一字螺丝,理应有用的东西却派不上用场,很多身边人从小学到大学都在经历这种挣扎。

这种诡异现象的根源在于中文环境中外语的缺位。英语是国际交流、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工具。换言之,只有具备资格进行国际交流、教育和科研的人,才能经常使用英语。在网络不发达时期,境内外的文字流通只能靠一小撮人经手,用爱发电汉化,再通过非正式途径传播,准确性难以保证,信息传播也成问题。过去,中文环境中外语的缺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欠发达文字流通不畅。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看似正在逐渐改变这一状况,实则不然,年轻一代通过互联网底层渠道接触到大量的劣化内容,从而加重了传统教育的不足。没有语言实践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,英语只能在中文环境中做一个遥不可及的工具。

可见相比渠道匮乏的过去,中文环境中的英语缺位依然存在,但原因在于人为造成的语言断层,而非网络欠发达。内外部力量对信息的双向封锁,导致信息流动呈纵向,而横向流通的信息又不能保证准确性和时效性。有价值的信息只在少数人手中流动,而无用的噪声被复制再复制,导致信息劣化,形成恶性循环。这种错误的流动方向和主动封锁导致了中文环境中的英语缺位,进而使古典中式英语教育成了一颗让人追赶的太阳。

还剩下什么能做的呢?

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也许能够改变这一状况,这十年最潮的web3是最好的打破信息壁垒的工具,分布式节点防止情报被封锁和篡改、实现情报的横向流通。不妨想象每个个人都能成为信息流动的节点,每个致信节点都能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,多节点对信息进行验证……突破限界的时候,或许英语成功祛魅的日子就来了吧。